吳幼穎 石景山區第二實驗小學校長。1990年畢業於石景山師範學校,進入石景山區金頂街第四小學,任語數教師兼班主任。2001年,調入石景山區海特花園小學,擔任副校長;次年,任海特花園小學校長。2014年初,參與區教委“幹部輪崗”,調入石景山區第二實驗小學任校長。
  今年年初,作為石景山教育系統“幹部輪崗”改革的首批輪崗校長,已有10餘年小學校長經歷的吳幼穎,調任石景山實驗二小任校長。提到她,很多人會想到石景山海特花園小學。作為該校創辦“元老”之一,在她任校長期間,這所小學從一所新建校變成優質學校。
  吳幼穎認為,小學階段沒有必要擇校。因為,小學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,這要比單純提升成績重要得多。
  後悔對淘氣包太嚴厲
  19歲那年,吳幼穎從石景山師範學校畢業,被分配到石景山區金頂街第四小學。而這段從教經歷,至今仍令吳幼穎有些“耿耿於懷”。
  當時年輕氣盛的她,總希望自己班學生的成績能在年級里排名靠前。為了出成績,她在學生的知識掌握上投入了非常大的時間和精力,對發展學生的特長和個性則關註不足。吳幼穎說,自己是一個規則性很強的人,因此對於班上的“淘氣包”嚴厲多於關愛。面對“淘氣包”,她常會用規則去要求他們,如果達不到,就按規定給予懲罰。但這讓她至今仍後悔不已。
  從教多年之後,吳幼穎才逐漸體會到: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,即便是後進生,也是逐漸進步的,只是這種進步比較細微,需要仔細觀察才能發現。而如何教育、關愛後進生,對青年教師來講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。
  當班幹部“輪流坐莊”
  2001年年初,吳幼穎調到石景山區海特花園小學擔任教學副校長,此時的海特花園小學剛剛建校不久。
  2002年,吳幼穎成為這所新建校的校長,她定下目標:要把學校建成一所“小班精品教育”花園校,讓每朵花兒都開放。在辦學期間,只要學生有合理需求,學校就盡可能滿足;只要學生有特長,學校就儘力搭台為孩子提供展示平臺。
  吳幼穎還記得,有一年,5個學生找到她,說特別想學輪滑。當時學校雖然辦學經費比較緊張,但她還是滿足了學生的需求。之後,又有學生跟她提到,從來沒當過班幹部,感覺很遺憾。吳幼穎又提出了“班幹部輪崗制”,每個學生都可以申請做班幹部,做升旗手。
  “小班化教學”、“小幹部輪崗制”、“校長接待日”這些新舉措,讓海特花園小學得到了越來越多家長的認可。七八年時間,海特花園小學發展成了一所石景山區的優質小學,學生的平均課業成績在區里也名列前茅。
  品德養成勝過知識積累
  今年,石景山區教委提出“幹部輪崗”制,10年以上的校長都要輪崗。吳幼穎從海特花園小學調到石景山實驗二小任校長。
  石景山實驗二小地處老山地區,是市級科技示範校,學校非京籍學生約占一半。無論是生源組成還是學校管理,這裡都與吳幼穎之前工作的學校有很大不同。到學校三個多月,吳幼穎發現,很多孩子上臺講話不夠大方,表情僵硬,跟老師和校長講話時也不能直視對方的眼睛。
  針對這種情況,吳幼穎決定一改她以往的管理風格:“不提成績,先提學生行為規範、從抓行為細節入手,然後提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。”
  吳幼穎說,從教20餘年,現在體會到,一個孩子品行好、會交往,走向社會後遇到的障礙就會較小,“將這些品質攜帶終生,比攜帶一堆書本知識進入到社會更有幫助”。
  學校納入優質中學集團
  除了從行為養成入手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,吳幼穎還在籌劃一件事:把學校科技特色做大做強,不但要讓學校科技特色出類拔萃,而且要起到輻射作用,帶領區域校科技教育共同發展。本月底,石景山區第二實驗小學將納入到石景山區實驗教育集團,集團將以石景山區實驗中學為首,帶動兩所小學、一所幼兒園發展。
  “用3-5年時間,把石景山區實驗二小打造成一所石景山區優質小學”——這是吳幼穎為學校訂立的新發展目標。
  ■ 對話
  尋找適合孩子的“場”很重要
  新京報:納入實驗教育集團,學校會有什麼改變?
  吳幼穎:目前,小學間的發展層次不一。一方面是因為先天差異,比如資源、師資配置等;一方面是後天問題,如受對口中學的限制。如果小學有一個比較好的對口中學,生源自然就會好起來。集團化就是為瞭解決這個問題,盡可能把小學分到若干個集團內,使集團內小學對應區域內相對優質的中學。
  新京報:集團內的學校間有什麼合作嗎?
  吳幼穎:成立為教育集團後,我們的科技特長和實驗中學的科技特長可以形成對接。另外,石景山實驗小學無論是教學還是管理,都比實驗二小高出一截,在集團內我們兩所小學加強聯動,可以使教師授課水平和學校管理水平都得到大跨步提升。
  新京報:未來學校的生源會不會有變化?
  吳幼穎:實驗二小招生範圍其實是很大的,前景會非常好。過去學校雖然科技方面比較突出,但家長更看重語、數、英成績和對口中學,相信未來周邊家長會由擇其他校變為回歸本校。
  新京報:如今家長基本都熱衷擇校,你怎麼看?
  吳幼穎:為孩子尋找一個適合其發展的學校,本身無可厚非。但是現在家長都慕名去“名校”,在不瞭解名校生源組成、師資組成、管理水平和班主任工作狀況的條件下,付出高額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追逐名校,弊大於利。如果在名校碰到一個不負責任的班主任,進入名校孩子也未必有很好的發展。
  古人有雲“寧當雞頭不當鳳尾”,說的就是“場”對人的發展的影響。尋找適合自家孩子發展的“場”非常重要。努力拔高擠入的“場”,讓孩子過早感受到社會的層級,對兒童的成長未必有利。
  小學階段,我認為沒有必要擇校,小學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,而且作為孩子來講,最好的教育就是玩,在玩的過程中學生能學到很多知識,還能訓練學生身體的協調性和技能技巧。
  校長語錄
  家長沒必要慕名去某名校,過早接觸社會化的東西,對孩子成長沒有好處,孩子就應該是單純的。——吳幼穎
  本版採寫/新京報記者 杜丁
  本版攝影/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 (原標題:吳幼穎:小學階段沒有必要擇校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v18dvjm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